一、京、沪等地率先落实核酸结果互认
京、沪等地率先落实核酸结果互认,国务院指出,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京、沪等地率先落实核酸结果互认。
第三种是未建设本地“健康码”的地区,可直接采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同时结合本地防疫健康相关信息,实现跨地区互通互认。[2] 通过健康码实现了一码就医、预约挂号、一键急救、心理援助、健康证明、健康档案等多个健康应用。
一是取消,取消到岗率和跨区流动限制,取消员工抵京“三天三检”要求,取消新十条要求外的复工复产场所核酸阴性证明查验;取消进口非冷链货品、散装散建、房屋中介、住宿服务、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级旅游景区、生产车间等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要求。
二、上海51个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
上海51个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标志着该市正在逐步恢复运营能力。上海市政府努力打通堵点,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电商平台提高产能和运力。目前,本市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非涉疫开仓率93%;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非涉疫开仓率75%。
上海51个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1 目前,“吃得到”的问题已大大缓解,不少市民还有条件“吃好点”了。截至4月20日,本市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非涉疫开仓率93%;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非涉疫开仓率75%;在岗骑手已达2万人,各主要电商平台日配送订单量达254万单。
上海市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非涉疫开仓率93%;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非涉疫开仓率75%。在岗骑手已达20000人。此外,两个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共往返送货1686车次,调拨各类生活物资回沪47万吨。海底捞上海已有26家餐厅、7家外送站恢复营业,主要通过粉丝群和认识的团长销售配送套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上海主要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运营58个,开仓率88%;电商平台前置仓已恢复营业863个,开仓率74%。线下网点方面,上海超市卖场营业门店总数1172家,营业率达到79%,其中恢复线下营业门店数147家,线上营业门店数1025家。
月12日,上海杨浦区一家刚刚恢复营业的京东物流配送站一位快递员表示。 京东方面正在招募更多运力增援上海。记者获悉, 京东物流内部已发出紧急通知,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给出较大激励政策招募快递员本周之内前往上海增援。
在各保供机构共同努力下,目前上海市米面粮油肉的储存储备比较充足。同时,已经锁定备足市外蔬菜、猪肉等货源,随时可以调运到上海。因为疫情防控,在商超、菜场还无法正常营业的背景下,电商平台末端配送能力也明显下降,导致“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矛盾突出。
三、被强制做核酸合理吗
法律分析:如果是新入职的员工,或者面试成功准备上班,这种情况企业要求拿着核酸检测报告去上班,是合理的。如果企业要求员工自行安排做核酸检测,且费用自理也是合理的。没有硬性要求的情况下核酸检测的费用则应由企业负担。
被强制做核酸不合理,也不合法,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项法律规定病人一定要做核酸检测,更没有法律规定健康人一定要做核酸检测。相反,有多项法律规定做核酸检测必须依据自愿原则,如果强制核酸检测,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非法采集人类遗传资源罪”,最高可处于七年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核酸检测是自愿还是强制,不能一概而论。
四、上海封控政策
四是关于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本市已经明确,连续5天没有新增感染者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避免长时间封控,减少因疫情给市民带来的不便。如封控后高风险区发现的新增感染者为严格落实居家隔离管理阳性人员的同住人员、密切接触者或其同住人员,经评估后无家庭外的社区传播风险,不影响高风险区的解封时间。
离沪人员最新规定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16日)上海市高风险区采取“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封控措施。(不得离沪)上海市其他人员离沪需持48小时核酸阴性报告。乘坐飞机、火车、长途客运汽车等交通工具跨省出行,需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上海48小时核酸报告有效期,以报告出具时间起算。
上海封控区最新政策:封控区域内,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保障基本生活必需的外卖、快递等实行无接触配送,不得进入住宅小区。